
愛.家園緣起

認識腦性麻痺
- 腦性麻痺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多重性障礙,伴隨聽障、視障、智能障礙等多種問題,每個人的狀況不盡相同。
- 根據「世界腦麻組織 World Cerebral Palsy Day」表示:超過 75% 的腦麻者有永久性肢體痙攣 、運動障礙及睡眠失調的情形。多數腦麻者的障礙情況會隨著年齡而增加,若未得到妥善的照顧及復健,身體功能將因逐漸惡化而快速老化。
- 因腦麻者無法自理生活起居,張力極大,造成照顧者極大身心負擔。
腦麻者照顧現況

台灣地區目前沒有專門照顧腦麻者的機構,九成以上採居家照顧

照顧者皆為父母,且其中一人需被迫離開工作,在家全職照顧
腦麻家庭成長階段

腦麻兒年幼時,父母需費盡心思學習如何照顧多重障礙的孩子。

腦麻兒進入青少年期,父母因長期勞心勞力,多數積勞成疾,老化速度較一般人快。

腦麻兒邁入中年時,等同一般人六十歲,年邁的父母,已無力再單獨照顧腦麻兒。
腦麻雙老困境

腦麻者照顧現況
全台雖有271間身障照顧機構,
但因腦麻者照顧不易,常發生拒收情形,
容易成為長照體系下的皮球。
腦麻雙老成為社會長期被忽視卻急需解決的問題。





愛.家園規劃
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自西元1992年成立至今,
對於早期療育、就學就業、適應體育及休閒生活已有完善規劃。
並時常舉辦各式課程及活動,腦麻者已把協會當成第二個家,
於是,雙老就養是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的下一目標,
致力於「愛.家園」的創立及規劃。








腦麻家長的期許

我們老了,沒有照顧機構,孩子該何去何從?

真的很希望能有雙老的服務,讓我們的快樂,可以一直延續下去!
家園規劃
- 以融入社區環境及家庭式的生活為理念
- 結合專業團隊,提供腦麻者及家屬共同照護的家園
- 首創眼控溝通系統,加強溝通及患者獨立自主能力
- 多元活潑的復健活動,如地板滾球、音樂治療、生態農場
- 適性化的多元活動,如電腦、美術、烹飪課等,兼具休閒及生活化的學習
需求與目標
第一階段
成立基金會3,000萬
第二階段
購地、建立家園2億
第三階段
醫療設備,環境整修,人員編制1.5億
